自1月5日《驻站》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后,这部“攀枝花产”“四川造”的电视剧,收视率便一直走高,首播当日收视率就突破了1.8%,一举拿下全国同时段电视剧收视排名第一。1月27日,《驻站》谢幕收官,恰逢春节,该剧的播出带动了剧中原型城市——攀枝花市的旅游热度,今年春节不少观众跟着该剧来到我市旅游打卡。
《驻站》播出后,#驻站在攀枝花取景的原因找到了# #攀枝花真实驻站故事#等词条登上热搜榜单。“本地朋友去打卡,外地朋友来体验,形成了电视剧和文旅的深度融合。”攀枝花市文广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就是一部好剧和一座特色之城的双向奔赴和彼此成就。
春节期间,游客打卡攀枝花金江火车站。张珊珊/摄影
作为一部聚焦驻站警察题材的公安轻喜剧,《驻站》凭借其小众独特的题材、险象环生的剧情和精妙的演员表现,迅速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剧中,中年民警常胜经历事业和婚姻的双重危机后,来到偏远小站当起了驻站民警,在与当地村民的朝夕相处中,重拾了生活的勇气。除了剧情本身富有生活质感,剧中优美的花城风光与极具市井气的川南风情,更是让观众直呼“被攀枝花治愈”。
“我是攀枝花人,看了这部剧觉得很有感触,生活的本真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看起来酣畅淋漓,是在讲述大家的柴米油盐和酸甜苦辣,熟悉又感动。”市民刘勇说。
外地来攀游客李崇明告诉记者:“从山西开车过来,专门到攀枝花看看,去打卡了金江火车站,拉鲊,还去了仁和吃了羊肉米线,还看到了攀枝花傲立枝头,一切都特别美好!特别有精气神的一座城市,就像攀枝花一样。”“初五到的攀枝花,还专门把剧情里想去看的地方截图保存了起来,今天全部一一打卡拍照了,攀枝花真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游客苟李如是说。
谈及《驻站》在攀枝花取景拍摄的原因,导演刘雪松回忆起了自己与攀枝花结缘的经历。“我想还原小说中‘一人、一狗、一座山、一小站’的故事,而攀枝花刚好是个有山峦、有江水、有蓝天白云的地方。”刘雪松表示,为了找到合适的外景地,自己和团队曾跑遍了云南、贵州等省份,直到来到了四川攀枝花,他的心才彻底被这里四季如春的气候和别具一格的风光俘获。“攀枝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我想要刻画的驻站民警常胜的‘孤独’形成一种天然的反差感,从而为角色的成长蜕变创造了外在条件。”
据刘雪松介绍,在攀枝花取景期间,摄制组分别前往仁和区拉鲊火车站、盐边县红格镇联合村等地拍摄,力求将真实的攀枝花呈现在观众眼前。此外,《驻站》播出后,央视电视剧频道特意推出了“跟着好剧去旅行”系列策划,首个打卡地便从攀枝花开始。跟随《驻站》的同款路线,观众不仅可以探秘车站派出所的细节,还能走近古村落的田园生活,感受攀枝花的阳光与热情。
拉鲊火车站(仁和融媒 供图)
拉鲊古渡 (仁和融媒 供图)
除了旖旎的自然风光,攀枝花从微雕钢城到阳光花城,从不乏攀登者的故事。在深耕现实主义题材的导演刘雪松眼中,这些故事无疑是一座座未经深度挖掘的宝库。刘雪松表示,他想通过影视让越来越多关于基层工作者的故事走进大众视野,“希望让老百姓多了解他们背后的艰辛、付出与温暖,对这些默默奉献的英雄们多一份敬意,多一些懂得。”
作为成昆线上一座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城市,攀枝花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驻站》中斑驳的铁轨,杏黄色的警务亭,以及充满年代感的标语,无不讲述着几代人的坚守与奉献,也凝结着他们的情感归属。刘雪松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四川人,自己当年乘车从成都去昆明当兵走的就是成昆线,因此这部剧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让刘雪松深感欣慰的是,《驻站》的热播让更多人了解到三线建设历史,也让观众感受到攀枝花这座城市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奋斗。这种文化认同的增强,无疑为攀枝花的文旅发展收获了良好的路人缘。
电视剧《驻站》节前热播,在全国范围内的文旅市场为攀枝花发出了一张高质量宣传单,为攀枝花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极佳的际遇。
据攀枝花市文广旅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市24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111.63万人次,同比增长19.77%。在春节假期的四川旅游市场中,攀枝花市游客增幅较为明显。
好的影视作品会让观众想要到剧中去。再次重温该片,你还是会发现,《驻站》通过影像娓娓道来的叙事,将攀枝花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跃然荧屏,带动全国观众真切感受到了“暖暖花城”的魅力,领略了“慢漫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