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峥嵘岁月,赓续三线精神——攀枝花三线建设初印象
来源: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 发布时间:2024-08-04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党中央做出三线建设决策部署60周年。8月3日,四川师范大学“狮行三线·筑梦青马”团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正式启动。该团队是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学生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四川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团队成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勇和指导老师苏杰、朱领的带领下,来到三线建设代表城市——攀枝花,开展“三线精神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题研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等系列活动,旨在通过重温三线建设历史,感悟和领会三线精神的深刻内涵,探索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价值和作用。
三线精神传万代,恢宏壮阔起波澜。上午9点,团队成员走进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团队成员依托馆内史料,跟随着先辈的脚步,一步一步地感知那段艰苦且光辉的岁月。两位指导老师在不同场馆也为成员们进行更为详细地讲解。在博物馆内的“好人好马学习书屋”,杨晓勇给团队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社会实践教育,希望同学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践行“理性求是,实践创新”的院训,珍惜实践机会,通过此次攀枝花三线之行在知识增长、精神培育、品格锻造等方面有所得,有所获。
下午2点30分,团队来到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又名“十三幢”),认真听取了老师们对馆内陈列的各项资料、实物以及历史背景的现场讲解。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提出“攀枝花得天独厚”的绝密室、会议室、餐厅,到多位领导人曾经居住的简朴的卧室等地的实地体验,团队成员身临其境,纷纷带着深刻的个人感悟去思考如何不忘来时路,传承三线精神,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走出纪念馆,指导老师借助路旁资料牌,对三线建设最初的雏形、两次高潮以及彭德怀在三线等故事进行了讲解。沿着独具三线“味道”的小路,团队成员来到了三线建设文化墙,这里的墙体筑满了各项建设时期的口号,大家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感悟老一辈三线建设者当年的生产生活状况,深刻感受到三线精神中“艰苦创业”的深刻内涵。
三线建设是钢与铁的建设,更是民族共建、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建设,它不仅极大改善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是极大凝聚、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通过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和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的初步学习,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各民族在团结奋斗中捍卫中华民族共同利益、坚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