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高品质康养 高质量产业丨探索“医养融合”的攀枝花路径

来源:攀枝花文旅     发布时间:2024-12-06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一座盛满阳光的城市,作为中国康养产业的首倡者、先行者,在深化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以“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暖暖幸福”的魄力,扎实推进“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融合”发展模式,把“老有所养”结合到“病有所医”的公共医疗服务大格局里,着力探索“健康攀枝花”新经验新做法。

  年轻城市如何应对“人变老”?

  攀枝花,曾经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被国家列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成为新中国首批资源开发特区,数十万建设大军四方来援,以英雄气概投身钢铁基地建设。

  但数据显示,从2000年左右开始,攀枝花最初的建设者们成批进入老年,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23.96万,占总人口19.7%,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9.25万,占总人口15.8%,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攀枝花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如何应对“人变老”,年轻的攀枝花走到了城市发展的十字路口。

  2016年以来,攀枝花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几乎与全市发展阳光康养产业同步。结合资源禀赋,谋划城市发展,攀枝花率先在全国提出康养理念,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顺应世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健康中国战略高度契合。

  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导向,促进康养产业发展,以“两紧密一贯通”建设为抓手(即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三甲医院与县区贯通),从服务质效、资源布局、管理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发力,打造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组建4大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医疗集团牵头医院与县区政府以“市区共建”“医企联动”“整体托管”等方式,建立城市“诊、防、治、管、健”五位一体健康服务体系,“一盘棋”统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建立一体化县乡医疗服务网络,组建3个县域医共体。

  先后出台《攀枝花市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医养融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对医养结合发展、人才培养、安宁疗护作出制度安排。

  全市构建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结合新机制,推动为老健康服务的功能布局由“条块分隔”向“融合发展”递进。

  医中有养夯实基础,全市医疗机构设立为老服务医养中心11个、助老床位3325张,建成老年友善型医疗机构64家,提升老年人就医尊严和生活质量;养中有医拓展服务,引导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鼓励医疗机构向养老机构延伸服务,建立远程会诊、便捷转诊等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办医务室或护理站,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医养结合以点带面,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6个,打造中医药特色医养服务示范点25个,市二医院创建为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健康管理签约服务体检

  全市发展机构支撑、社区嵌入、居家兜底新模式,推动为老健康服务的供给保障由“零散粗放”向“精耕细作”转变。

  强化机构服务专业性,建立市医养结合质控中心,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均设立老年医学科,打造涉老专科26个,实现老年人未病早预防、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提升社区服务便捷度,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医养结合能力“双提升”工程,打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5个、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0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全覆盖;扩大居家服务覆盖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健康到门、居家探访“三大行动”,组建322个家庭医生团队,建立600余名“居家健康养老上门服务志愿者库”,为12.3万名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用药咨询等服务,免费为失能老人提供“三个一”服务,已惠及8023人。

社区照护人员为老人检查身体

  全市探索政策引导、人才协同、科技赋能新路径,推动为老健康服务的资源效能由“各自为战”向“形成合力”提升。

  打好政策“组合拳”,制定医养结合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等,在全国率先制定医养结合地方标准9项,开通跨省就医联网直接结算,为来攀旅居老人提供政府公众责任险和健康监测等服务,“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医养结合资金1.1亿元;壮大人才“生力军”,强化医养专业人才引育用留,建成国内首家国际康养学院,共培养各类医养人才5400余人;依托科技“增智慧”,组建气象医学研究科技合作创新中心,开发气候康养与疾病风险

  预测系统,为入攀游客及短期和长期进攀康养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搭建智慧养老平台,链接医疗、医保、医药等资源,实现一网管全程、一键享服务、一站全响应。

健康管理上门随访服务

  康养之城的“医”与“养”

  2023年以来,全市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战略部署和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建设要求,找准医养“结合点”,延伸康养“产业链”,织好医疗“保障网”,扩大康养“辐射圈”。

  在康养之城攀枝花,“医”与“养”,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强化全要素支撑保障,医养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11月27日下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大楼西侧,一幢四层楼房旁绿树环绕,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花果香味,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玩游戏、拉家常。

  这里是攀枝花市医养康复示范中心,宽敞明亮的大楼内,适老化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

  “‘秘书长’,您今天都干了哪些工作呀?”在中心412号房间,医护人员和88岁的王志道聊上了天,因为照顾老伴儿尹玉芹贴心细致,他被中心的医护人员亲切地称为“秘书长”。

  在中心,不仅有“秘书长”,还有张“老师”、于“医生”、杨“警官”……

  “他们年纪大了,不能让他们丧失生活热情,我们根据老人们的爱好,给他们‘设岗位’。”该中心主任严云霞说,中心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尽力为老人提供专业医疗照护,又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

  攀枝花市医养康复示范中心是攀枝花市第一批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四川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荣誉勋章”挂满了一整面墙。

  近年来,该中心秉承“医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理念,根据区域老人群体分布特点、多样化医养需求及服务定位三个要素,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医疗优势,让老人生活幸福。中心被分为慢病、失能照护、认知照护、康养、康复及安宁疗护六大功能区,老人们在这里安心“享老”。

  全中心有200多个床位,建立了专职医师日常巡诊,对老年科慢病防治及急症处理,有中医康复双查房全程介入,还有生命末期照护、营养科营养干预等多元化融入模式。2018年成立至今,每年大约服务老人15000余人次。

医养服务与文化活动结合

  医养结合分类发展,健康养老体系逐步完善。

  “我们把‘一平台+三级联动’‘一团队+四级管理’的模式称为“1314”健康服务模式,谐音一生一世。”11月27日下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务部副部长李超对本院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着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覆盖医疗全过程、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新模式作如是表述。

  作为四川省首家地市级互联网医院,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底成立远程医疗信息服务中心,着手搭建诊前可咨询、预约,诊中可查询、缴费、宣教,诊后可持续健康管理、康复的综合服务平台;以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服务为核心与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同时组建全科医生牵头的健康管理团队,从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健康服务入手,依托医院各专科专家的支撑,形成从患者到社区,到健康管理团队,再到专科专家的四级管理模式。

  经过几年建设,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实现院内、院外信息互联互通,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医养结合、人工智能五大板块。目前,该院微信公众号注册用户49万余人,实现诊间支付428万余人次,非人工窗口预约率达65%,与50余家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提供远程诊疗服务18万余人次,健康管理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3万余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提供持续健康保障服务。

  2019年7月,“1314”健康服务模式入选国家老龄委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录,同年8月3日,CCTV-2频道进行专题报道。

为医养老人理发

  促进医养多元融合,推动服务内涵日渐丰富。

  11月28日上午,仁和区大河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洁有序的院子里,刚过完100岁生日的老人何峰正在和老伙伴们搓麻将,照护人员在一旁,不时为老人们揉手捏腿,正午的阳光洒在每位老人笑意盈盈的脸上。“这里不光为我们子女解决了照顾老人的大问题,关键是服务质量好,我们很放心。”何峰的女儿满意地说。

  不光本地人满意,外地来攀康养的老人,也在社区享受到了优质的医养服务,“我是11月初来攀枝花的,就近选择在这里医养,颈椎的老毛病有明显的缓解。”74岁的河北老人王汉强感慨地说。

  地理位置相对较偏的大河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多次环境改造、增设医疗设施设备及医护人员素质提升,主要承担辖区六个社区5万余人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业务。去年,该中心启动了医养结合服务新项目建设,于今年4月投入使用,医疗和养老两大功能区域的使用面积达3700平方米,医养服务床位53张,可提供全科、中医诊疗、现代性康复等医疗和一站式养老服务,与上级公立医疗机构联动,形成了“小病在中心、大病到医院、康复回中心”的分诊诊疗格局。

医养中心为老人过生日

  “医养”路径中的丰富共富内涵

  打造均衡可及的公共服务,如同释放和煦阳光。以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为牵引,加快医养路径建设,持续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融合融通、稳步发展,让老年人通过友好、便捷、安全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充分共享发展的成果,攀枝花开足最大马力。

在建项目效果图

  作为全市首家面向社会的县级医养结合机构,今年9月,盐边县人民医院医养中心启动了改扩建工程,住院部二楼全部改造,将为医养中心新增床位40个。

  在米易县草场镇克朗新区,规划建设床位150张的米易县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现在每天都有70多人施工,项目主体已经完成了20%,力争在明年6月达到验收交付条件。”11月28日,项目经理陶雪芹介绍,将来这里是集健康养老、保健养生、医防融合、健康管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健康产业园核心区,要为县域内的康养人群、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专业的医养融合服务。

  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一幢崭新的17层大楼在今年初已巍然矗立,这是该院投资8800万元的中西医结合康养示范中心楼工程,新增医疗床位315张,医院建成“一馆”(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一堂”(国医堂)、“一园”(百草园)、“四中心”(中西结合慢病、共病治疗中心,康复医学中心,福苑医养中心,食药同源中心),将开启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医疗机构办养老机构”的大幕。目前,医院的全科、康复科等专科已搬进大楼,其健康综合服务平台连接了攀西地区的木里、华坪、宁蒗、米易、会理等市县中医院,以及攀枝花市8家社区、7家养老院。

  在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一个计划投资1.275亿元、占地面积约202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250平方米的医养中心新建项目正在加紧立项。该项目位于外科大楼东侧,设计了医养中心住宿楼、营养配餐中心、配套用房、地下车库等区域,建成后将新增500多个床位,打造更专业、更舒适、更幸福的养老家园。

审核: 赵丹   责任编辑: 王继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