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对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12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2-09-20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X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非遗传承保护及创新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建议》(第11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保留非遗文化生存空间”的建议

  我市文化工作者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经过不懈努力,共挖掘整理出了9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共有80项非遗项目进入了省、市、县(区)三级保护名录,其中15项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保护名录,22项被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保护名录,43项被县(区)级人民政府列入县(区)级保护名录。96人分别被省、市、县(区)三级政府公布为代表性传承人,其中11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4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1个县(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印发了《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我市依托特色非遗资源,建设了一批体现乡风民俗的“微博馆”、传习所,形成了以“记住乡愁”为主题的乡村民俗“微博馆”群和非遗体验基地,为建设美丽乡村行动而增添色彩。盐边油底肉、仁和区苴却砚雕刻技艺、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土法熬制红糖技艺、新山傈僳族刺绣技艺、永兴周府糕点、古法桑葚膏制作等成功申报为全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先后被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第一批传统村落”“省级第一批传统村落”“省级第一批最美古村落”。通过对传统村落资源的挖掘、传承和转化,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带动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关于“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特色康养品牌”的建议

  我市加强与成渝贵昆等“外圈”地区的合作,成功举办“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攀枝花诸多非遗美食参加全省主会场“非遗美食荟”展销,傈僳族刺绣技艺入选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非遗传承人贺正容手工刺绣作品《傈僳族挎包》在“百绣百年颂党恩”首届川渝非遗绣活大赛中,入围大赛决赛资格获得铜奖;“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被省厅选定参加在广元市举办的“织幸福生活–绣美好未来”川渝编织刺绣非遗精品展;平地镇中心学校课间操《乐鼓欢歌》(根据省级非遗项目“羊皮鼓舞”改编)受邀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全省创新型师生艺体节目展演”,引起热烈反响;50道美食入选“天府旅游美食”名录,积极推荐参加“四川非遗购物节”(网上)活动,为商家和非遗保护传承机构带来实惠。

  三、关于“发展支持“非遗+”项目”的建议

  创新“非遗+”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景区提升改造,高效完成梯田景观、观光栈道、傈僳族祖居圣地博物馆等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完善休闲娱乐等业态布局,成功打造米易傈僳梯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围绕“傈僳情韵”、非遗表演体验、特色饮食菜品等6大傈僳族文化体验项目,着力打造新山傈僳族祖居圣地文化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积极建设旅游民宿,建成芒果产业园;新山村累计接待游客150余万人,综合旅游收入达1.35亿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就业人数200余人,助农增收人均近千元,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全市打造非遗工坊10余处,代表性工坊有攀枝花市傈僳族刺绣工作站、攀枝花长和酿酒厂、攀枝花市敬如石艺有限责任公司、米易华森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产品涉及食品、酒水饮料、传统服装、传统手工织布、织毯、扎染艺术品、刺绣艺术品、家居装饰品、陶瓷、石雕、民间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在《“夏”一站,攀枝花》第四届攀枝花清凉夏季主题活动中涵盖了多处非遗点位。

  四、关于“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创新融合持续发展”的建议

  市、县(区)级财政每年均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非遗项目普查、挖掘、研究、保护、展示、宣传活动。市级财政累计投入29.4万元用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并每年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给予3000 元传习补贴;县(区)级财政投入累计 1007.8 万元,用于非遗展示、传承场所建设、传习活动开展等工作,投资900万元新建傈僳族祖居圣地民俗博物馆和非遗传习所,创建省级非遗项目体验基地,为传统技艺的活态展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感谢您对全市文广旅工作的支持、关心,希望您继续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7月11日